中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小久久”,周岁啦!-环球热点

01 “小久久”一出生就是“网红”


(资料图片)

2022年6月27日,长江江豚F9c22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出生,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被昵称为“小久久”。

为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和保护长江江豚,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江生态保护行动,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联合新华社等单位,在“小久久”出生时发起了“见证长江江豚分娩”科普公益行动,全球首次公布长江江豚分娩全过程,超过2亿网民在线陪产“江豚宝宝”。毫不夸张地说,“小久久”一出生开始就是豚类第一“网红”。(点击看报道>>>欢迎“F9C22”!长江江豚“英雄母亲”再添丁)

“小久久”1岁了。孙晓冬 摄

“小久久”出生时体重6.5公斤,体长70厘米,现在体重35公斤,体长1.1米。不仅是捕捉活鱼的小能手,还会配合训练员吃添加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冰鲜饵料鱼,每天的进食量能稳定达到两公斤。

“小久久”的爸爸是江豚“淘淘”,2005年7月5日出生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是世界上首例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妈妈“福久”于2011年从鄱阳湖迁入白鱀豚馆,今年15岁。

02 江豚人工繁养至关重要

目前,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内共饲养有11头长江江豚,其中4头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分别是“淘淘”“e波”“汉宝”和“小久久”。“淘淘”是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一代江豚,同样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了二代江豚“汉宝”和“小久久”,可谓是儿女双全。“小久久”的两个大哥哥“e波”和“汉宝”吃的太好,体态丰满,行动迅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鱼雷兄弟”。

“通过江豚人工繁养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对于支撑长江江豚的就地、迁地保护至关重要。”中科院水生所鲸类学科组负责人王克雄研究员说,该所成立40年来,一直坚持对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是目前我国从事鲸类保护生物学研究时间最长、学科门类最全、国际合作最为活跃的研究团队。

03 豚丁兴旺,未来可期

2023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1249头。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王丁研究员表示:“过去40多年的监测显示长江江豚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次的结果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长江江豚种群数量首次呈现止跌回升态势,这得益于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等政策的实施落地,以及全社会对长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关注。

4月25日,湖北长江洪湖新螺段和石首天鹅洲4头长江江豚(3雄1雌)放归长江,这是国内首次尝试将迁地种群放归到长江中。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王丁研究员表示:“这一步我们走了30多年,这是长江江豚保护一个新的里程碑,也将完成长江江豚保护技术体系的最后一个关键的技术闭环。”

孙晓冬 摄

为推动江豚保护高质量发展,让“微笑天使”生生不息,在武汉市政府的支持下,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在白鱀豚馆成立“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武汉鲸豚保护科教基地”,并联合多家单位提出了“数字江豚”项目,使之作为长江大保护生态公益事业与数字科技结合的全新尝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5名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关于加大长江江豚保护力度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王琼提出“在武汉大力建设‘数字江豚’平台”,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文稿来源:武汉发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