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世界焦点!专家精解丨 出圈与破圈

□ 张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几年,文化传播与媒介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农村题材电视剧和地域文化的相互借力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农村题材电视剧频频“出圈”,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也让地域文化突破了异质文化藩篱,实现了跨地域、跨文化的“破圈”传播。

地域文化

助农村题材电视剧“出圈”

在各类艺术媒介中,电视剧在文化传播上具有独特优势。首先,电视剧的观众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观看的地点与时间,其受众范围广,空间限制小,时间灵活性大;其次,电视剧也不像电影那样受时长的限制,一般是由多集组成,能够充分地铺展故事,使观众对文化的接受与理解更为具体深刻。

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不难发现,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乡村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存在明显的文化传播力不足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重故事轻文化,高度重视现实呈现和戏剧冲突,普遍忽略乡村文化对农村发展、农民变化和农村问题解决的深刻影响;其二,乡村文化的呈现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多是文化元素的“奇观化”堆砌和“噱头式”吸引,缺少真正对文化内涵和精髓细微深入的展现;其三,乡村文化传播没有立足根本,在满足受众对于都市消费文化的需求和传播乡村文化之间缺乏适度平衡,将电视剧中的农村变成了都市的延伸和回不去的故乡。

如何增强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力?凸显地域文化是有效途径之一。地域文化既包含乡村文化,也包含都市文化,它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农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的交会点,是融通中国文化的重要枢纽,另一方面,也是做好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呈现明显的地域化趋势,多部优秀作品在电视剧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众多对农村和农村文化都很陌生的年轻观众的青睐,如讲述20世纪90年代宁夏西海固移民迁建故事的《山海情》;以“生态新农村”青岛西海岸新区后石沟村为故事发生地,以山东省直单位选派党员驻村“第一书记”为故事背景,诠释城乡联动发展与田园诗意栖居的《温暖的味道》等。

在这些电视剧中,地域文化不再是标签和背景,而是走向前台,与剧中的人物、故事和主题紧密融合。剧中所充分挖掘和展现的不再仅是景观、民俗、方言、服饰等地域符号表征,而是人的精神与地域文化的深层次联结,这种深层次联结的建立,是站在当下历史节点和时代语境中对人性、情感和精神的真诚观照。因此,这种地域化创作,既能突出地域差异、强化地域真实,满足受众“求新”“求真”的本能需求,又能打破地域壁垒,克服文化折扣,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从富有深厚精神文化内涵的高品质文艺作品中获得性情陶冶、精神升华的需要。

这些农村剧还较好地平衡了农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关系。如《温暖的味道》在城市、农村之间交叉叙事,让观众看到了现代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的高度融合,在讲述农村的变化与发展的同时,也展现了农村致富与城市需求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将“直播带货”“美食大V”等在新时代出现的文化现象与现实主义农村题材进行创新融合,在力求生活细节真实的同时与时俱进。

农村题材电视剧

促地域文化“破圈”

地域文化借助农村题材电视剧这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扩大了自身的传播。

首先,通过视觉空间展现“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景观。《山海情》里宁夏西海固风沙弥漫的戈壁滩,《山河锦绣》中秦岭腹地一望无际的崇山峻岭,还有《三泉溪暖》中充满浓郁齐鲁风情的章丘古村落和闻名遐迩的百脉泉群……这一个个地域景观的真实呈现,令本地的观众感到熟悉和亲切,对其他地域的观众也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他们从视觉上形成了对当地文化风貌整体、真切的感性认识。

其次,通过听觉效果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和情感象征,一方面,具有极大的亲切感与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承载着强烈的情感认同与文化价值。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将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传播载体和表意符号,使电视剧与地域文化的传播效果获得了同步提升。《山海情》将原汁原味的陕西话贯穿全剧,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传达了普通话所无法传递的情感信息,与剧情和人物浑然一体,获得观众的高度认可,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以方言为载体的地域文化也走进人们心中。2022年,《山海情》的姊妹篇《山河锦绣》,带火了“乡党”“大”“娃”“羞先人”等“老陕话”,再次掀起了“陕西文化热潮”。从《平凡的世界》《装台》只是让个别角色说方言,到《山海情》《山河锦绣》将陕西方言贯穿全剧,方言比重的逐渐加大,在无形中强化了地域文化的传播。

最后,通过物质文化的原态展现和非物质文化的活态呈现,实现地域文化的多层次、全方位传播。《三泉溪暖》中频繁出现的古村落朱家峪、三涧溪村,以及龙山黑陶、章丘铁锅、百脉泉水、香稻、鲍芹等物质文化,都承载着章丘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烙印。《大山的女儿》以原生态的壮族民歌贯穿全剧,让人们领略到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活态传播。

(作者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